新聞資訊
News Center
濟源市中億科技有限公司10萬噸有色冶煉廢物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報批前公示
瀏覽量
【摘要】:
第 1 章 概述
1.1 項目背景
濟源市作為河南省重要的鉛鋅冶煉基地,目前電鉛產能約百萬噸、鋅
錠年約 20 萬噸,粗銅年約 17 萬噸,每年產生大量熔煉煙灰、廢渣及污泥
量,其中熔煉煙灰、廢渣因多次回爐富集,廢水處理污泥砷含量過高而外
售有資質單位處理,或者作為危險廢物填埋。隨著各省對危險廢物轉移的
進
一
步管控,本著就近處置的原則,同時為了讓廢物中鉛、鋅、銅、砷、
鎘等可利用有價元素實現資源再生利用,降低冶煉廢渣對環境的影響,濟
源市中億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中億科技
”
)充分利用本企業專業技術
優勢和能力,擬投資 15000 萬元,建設 10 萬噸有色冶煉廢物資源綜合利
用項目,從而緩解目前濟源市有色冶煉廢物的轉移難、處置難問題。
濟源市中億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3 年,多年來以濕法處理含鋅廢
物,提取有價金屬為主,并不斷探索新的有色冶煉廢渣處理方法。目前,
該項目已被列入濟源市靜脈產業園重點項目(附件 1)。
1.2 任務由來
本項目符合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要求,已在濟源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備案,項目代碼為:2017
-
419001
-
42
-
03
-
026783(見附件 2)。根據《中華
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
《河南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和有關規定,該項目
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以便對工程投產后產生的環
境影響做出系統分析和評價,論證工程實施的環境可行性,并提出有效的
環境保護措施。
為此,中億科技委托河南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承擔該項目的環
評工作(見附件 3)。接受委托后,我單位通過實地調查并根據該項目和當
-
1
-
1
-第 1 章 概述
地環境實際情況,確定評價工作深度。在對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研讀的基
礎上,結合現場踏勘調查的實際情況,本著科學、求實、客觀、公正的精
神,編寫完成了《濟源市中億科技有限公司 10 萬噸有色冶煉廢物資源綜
合利用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
1.3 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過程
(1)2017 年 11 月 1 日,中億科技委托我公司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2)2018 年 5 月、2019 年 6 月、2019 年 11 月,中億科技分別對區域
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噪聲和土壤開展了現狀監測,以對區域環境
質量做出分析和評價;
(3)中億科技按照公眾參與法律法規的要求,于 2017 年 11 月 3 日,
以在廠區周邊村莊張貼公告的形式,進行了第
一
次公示;當時執行《環境
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未要求必須在網絡平臺上公示。2019 年 1
月 2 日,《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實施后,又在濟源市中億科技公
司網站上進行了網絡平臺上公示。公示期間未收到相關公眾的意見;
(4)2019 年 9 月 22 日,環境影響報告書征求意見稿編制完成;
(5)2019 年 9 月 23 日
~
10 月 10 日,中億科技通過網絡、報紙和張貼
公示的方式進行了征求意見稿公示,較深入的征求了區域公眾的意見。公
示期間未收到相關公眾的意見;
(6)2019 年 12 月 7 日,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說
明編制完成,擬上報濟源市環境保護局;
(7)2019 年 12 月 8 日,在向濟源市環境保護局上報環境影響報告書
前,中億科技在其公司網站上公開了擬報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全文和公眾
參與說明。
1.4 分析判定情況
1.4.1 產業政策相符性分析判定
本項目以冶煉廢渣為原料生產硫酸銅、陰極鎘、氫氧化鋅、金屬砷、
-
1
-
2
-第 1 章 概述
鉛精礦、高錸酸銨等產品,對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
本項目屬于鼓勵類:四十三、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綜合利用:15、
“
三廢
”
綜合利用與治理技術、裝備和工程。對照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南省
部分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目錄》,不屬于淘汰類。
本項目符合國家和地方當前的相關產業政策。
1.4.2 相關規劃及規劃環評相符性分析判定
1.4.2.1 《河南省主體功能區劃》(2014)
本項目位于濟源市玉川產業集聚區,廠址位于省級重點開發區域,項
目建設有助于推進該區域的工業化進程,符合《河南省主體功能區劃》
(2014)對省級重點開發區域的規劃要求。
1.4.2.2
“
水十條
”
、
“
土十條
”
、
“
氣十條
”
本項目滿足《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
“
水十條
”
)、《土壤污
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
“
土十條
”
)、《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
下簡稱
“
氣十條
”
)的相應要求。
1.4.2.3 產業園區規劃及規劃環評
本項目位于濟源市玉川產業集聚區有色金屬冶煉及深加工產業園區,
從產業布局、土地利用、主導產業分析符合其規劃和準入要求,同時滿足
該規劃及規劃環評提出的環境準入要求。
1.4.2.4 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規劃
根據《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劃》、《河南省縣級集中式飲
用水水源保護區劃》、《河南省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以及周邊
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分布情況,本項目不在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符合區域
水源地保護區規劃要求。
1.4.3 環境影響分析判定
1.4.3.1 大氣環境影響分析判定情況
本項目大氣環境影響評價等級為
一
級,評價范圍以廠址中心為原點坐
-
1
-
3
-第 1 章 概述
標,自廠界向四周外擴 2.5km,即評價范圍為邊長 5km 的矩形,面積 25km
2。
經預測分析,本項目對周圍環境空氣質量有
一
定的影響,但各因子的
小時平均、日均、年均濃度均能滿足相關標準要求,不會改變當地的環境
功能要求,本項目排放的廢氣污染物對環境空氣的影響在可接受范圍內,
從大氣環境影響角度考慮,本項目可行。
1.4.3.2 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判定情況
由于本項目廢水排入玉川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本項目地表水環境
影響評價三級 B 評價,所以僅對地表水環境影響進行簡要分析,評價范圍
為玉川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排污口上游 500m 至蟒河與濟源市東環路交
匯點下游 500m,評價范圍約 7km。
經分析,本項目投產后對地表水環境影響較小。
1.4.3.3 地下水環境影響分析判定情況
本項目地下水環境評價等級為
一
級,評價范圍為東邊界以沁河流域、
蟒河流域地表分水嶺為界;西邊界以北蟒河為自然邊界;北邊界分別以盤
古寺斷層形成的阻水邊界為界;南邊界,在孔山山區南麓
一
帶以封門口斷
層形成的阻水邊界為界,在克井盆地出山口
一
帶南移至南蟒河,包括小莊
和柴莊兩個地下水水源地保護區;上述邊界可組成
一
個相對完整的巖溶水
水文地質單元,以該水文地質單元為地下水評價范圍,面積約 108.6km
2。
本項目污染物發生泄漏時,受場地地質條件限制,
一
定時間內遷移距
離有限。若污染物進入含水層,對地下水環境有
一
定的影響。但從泄漏概
率、地面破損概率綜合考慮,污水池破裂和儲罐破裂滲入地下是概率很小
的事件,如果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理措施,可以把對地下水環境
的影響控制到地下水環境容量可以接受的程度。
1.4.3.4 聲環境影響分析判定情況
本項目聲環境評價等級為二級,評價范圍為廠址邊界外 200m。
經預測分析,本項目廠界噪聲可以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
-
1
-
4
-第 1 章 概述
標準》(GB12348
-
2008)2 類標準要求,同時周邊聲環境敏感點距本項目廠
址距離均在 1000m 以上,本項目對區域聲環境的影響較小。
1.4.3.5 固體廢棄物環境影響分析判定情況
本項目固體廢物均得到綜合利用或妥善處置,各類固體廢棄物不會對
環境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1.4.3.6 土壤環境影響分析判定情況
本項目評價等級為二級,評價范圍為占地范圍為 0.2km 范圍。項目各
監測點預測值均能滿足《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
標準(試行)》(GB15618
-
2018)要求。
1.4.3.7 環境風險分析判定情況
本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等級為
一
級,大氣環境風險評價范圍:建設項目
邊界 5km 范圍內;地下水環境風險評價范圍:東邊界以沁河流域、蟒河流
域地表分水嶺為界;西邊界以北蟒河為自然邊界;北邊界分別以盤古寺斷
層形成的阻水邊界為界;南邊界,在孔山山區南麓
一
帶以封門口斷層形成
的阻水邊界為界,在克井盆地出山口
一
帶南移至南蟒河,包括小莊和柴莊
兩個地下水水源地保護區,上述邊界可組成
一
個相對完整的巖溶水水文地
質單元,評價范圍約 108.6km
2
;地表水環境風險評價范圍:項目所在地距
離地表水體距離較遠,主要針對廠區廢水防控措施進行分析。
項目大氣環境風險事故情形為 SO2輸送管道破裂造成 SO2氣體泄漏、
及砷還原爐設備故障造成升華室 AS2O3蒸汽泄漏該事故。經預測分析,項
目大氣環境風險事故不會對周邊環境敏感點人群造成生命威脅和不可逆
傷害,影響較小,風險可以接受。項目地表水環境風險,在采取多級防護
措施,可以確保事故廢水不排出廠界,對地表水環境不會造成影響,其風
險可以接受。項目地下水環境風險事故情形為廠區廢水處理站構筑物破損
造成的含重金屬廢水下滲,概率較小且易于發現、后果可控,其環境風險
可以接受。
-
1
-
5
-第 1 章 概述
1.4.3.8 人體健康風險分析判定情況
本項目對周邊人群健康產生潛在威脅的風險源主要為環境空氣中的
鉛污染物,本次人體健康風險評價范圍與環境空氣影響評價范圍
一
致,具
體為以廠區中心為中心,向東、西、南、北方向各延伸 3km。
經預測分析,在目前大氣環境質量現狀的情況下,本項目所在區域的
健康危害風險水平現狀是可以接受的;本項目完成后,區域人群的健康危
害風險水平稍有所增加,但仍在可接受范圍之內。
1.4.3.9 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判定情況
本項目施工期主要影響包括施工及運輸揚塵,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
生產及生活固體廢物以及機械設備噪聲、運輸過程產生的噪聲、安裝生產
設備噪聲和施工期造成的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因本項目廠址屬于地質災
害整治區,廠區前期進行了相關行場地整治,本項目待場地地質災害整治
完成后再開工建設,其影響程度可以接受。
1.4.3.10 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判定情況
本項目占地面積為 0.046km
2
<2km
2
,且本項目所處區域為
一
般區域。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生態影響》(HJ19
-
2011),確定本項目生態
影響評價等級為三級。
項目運行對區域植被和水土保持等生態環境會產生
一
定的影響,但項
目占地面積較小,且在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和生態補償措施后,項目的建
設不會對區域生態環境產生較大影響。
1.4.4 廠址可行性分析判定
本項目位于濟源市玉川產業集聚區,交通較便利,水、電有保證;項
目用地為工業用地,符合用地要求;本項目擬選廠址符合集聚區功能區規
劃要求;項目不在飲用水源保護區以內;項目 664m 防護距離內沒有居住
區等環境敏感區域;當地環境質量較好,滿足項目要求;通過環境影響預
測表明,本項目對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聲環境、土壤環境等的影
-
1
-
6
-第 1 章 概述
響均在可接受范圍之內,其環境風險水平也可接受;廠區布局合理;公眾
參與調查結果表明,沒有公眾反對本項目的建設和工程選址。
評價認為在認真落實工程設計及環評提出的各項污染防治措施,確保
環保設施的正常穩定運行前提下,工程擬選廠址可行。
1.5 項目特點
(1)本項目為改擴建項目,生產規模為年處理廢渣 10 萬噸;主要解
決濟源市域內冶煉廢渣處置及資源化問題;
(2)項目以冶煉廢渣為原料生產硫酸銅、陰極鎘、氫氧化鋅、金屬砷、
鉛精礦、高錸酸銨等產品,對照《對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
本)》屬于鼓勵類:四十三、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綜合利用:15、
“
三廢
”
綜合利用與治理技術、裝備和工程;
(3)工程產生的廢氣含有鉛、砷、汞等污染物,經處理后,可實現達
標排放;
(4)工程產生的廢水采取最嚴格的處理措施,含重金屬廢水全部處理
回用,洗浴廢水、清凈下水、生活污水和排入玉川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
(5)本項目在生產過程中涉及鉛、濃硫酸、砷、三氧化二砷、二氧化
硫等危險物質,有
一
定的人體健康風險和環境風險。
1.6 環境特點
(1)項目位于濟源市玉川產業集聚區,符合集聚區總體規劃;
(2)本項目位于濟源市,屬于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控制區,金屬
污染防控重點區域應實現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禁止在重金屬防控
重點區域新、改、擴建增加重點防控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項目;中億科技
項目所需的鉛排放總量區域削減量中調劑解決,實現區域重金屬污染物排
放不增加。
(3)廠區北側 1720m 為盤溪河,盤溪河向南進入蟒河,廠址所在區域
屬黃河流域蟒河水系;含重金屬生產廢水處理后全部回用,生活污水、清
-
1
-
7
-第 1 章 概述
凈下水及洗浴廢水排入玉川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玉川產業集聚區污水
處理廠出水排入盤溪河;
(4)項目距離周圍居民等環境敏感點較遠,本項目需對廠界設置 664m
環境防護距離,結合廠區平面及敏感點分布情況,本項目環境防護距離內
無居民區。
1.7 關注的主要問題
(1)本項目排放鉛、砷大氣污染物,鉛、砷為累積性重金屬污染物,
評價注重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論證,盡量減少鉛、砷的排
放;
(2)本項目產生含重金屬廢水經處理后全部回用,不向地表水體排放;
僅排放經處理后的洗浴廢水、辦公生活污水和清凈下水。評價注重含重金
屬廢水處理措施可行性和回用可行性分析,并對廠區防滲措施提出了建議
和要求;
(3)本項目位于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控制區,評價注重重金屬來
源分析,做到不增加區域重點防控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
1.8 報告書主要結論
(1)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符合河南省相關審批要
求;
(2)項目廠址位于濟源市玉川產業集聚區,符合當地城市和集聚區發
展總體規劃和規劃環評要求;
(3)項目不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敏感區域,不會對其
產生明顯不利影響;
(4)從項目的生產工藝裝備水平和資源、能源利用水平來分析,總體
可達到清潔生產國內先進水平;
(5)項目過程控制和污染防治技術較完備,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在實
施了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本環評提出的污染治理措施后,各種污染物均可以
-
1
-
8
-第 1 章 概述
做到穩定、達標排放;
(6)項目對區域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聲環境和土壤環境的影
響可以接受,因突發事故引起的環境風險在可接受范圍內;
(7)本工程環境防護距離為邊界外 664m,環境防護距離內沒有居住區;
(8)當地政府承諾不在該項目環境防護距離內布置新的環境敏感點。
綜上所述,該項目在認真執行
“
三同時
”
制度,落實評價提出的污染
物防治措施及建議的前提下,從環保的角度考慮,該項目的建設可行。
1.9 致謝
在報告書編制過程中得到濟源市生態環境局、濟源市玉川產業集聚區
管委會及中億科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
一
并表示誠摯的謝意。